上海在江南吗?
“江南”是一个有明确地理指向的概念,特指长江以南的区域。由于长江流域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,所以后来人们提到这个概念时,往往不会考虑它的原始含意,而是把它当做长江中游及其周边地区的代称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上海的“江南”或“吴越”之“南”是准确的——它确实是位于长江以南的。 但是,“南方”的范围就要宽泛得多了,它包括整个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。把上海说成“南方”其实是不正确的——至少是不精准的。
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,上海与苏浙皖交界地区的联系远比其他地区的联系更紧密一些;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,上海在明清时期都属于南直隶,跟今天的江苏省没有区别(事实上今天江苏的地级市都是明代设置的府)。直到民国二年,南京临时政府才把上海设为江南省,但这也只是行政建制上的划分,并不能说明上海就从地理上属于江南了。
1958年上海划设浦东新区之前,市区仅辖黄浦、静安两区,而这两区的区域范围基本上就是原租界区的范围。以今天淮海中路为界,中分为二,其南侧为黄埔区(当时称南区,与今浦东无关),北侧为静安区。可以这么说,过去的南京西路到静安寺这一段,一直都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“市中心”存在的。
1958年后,原来的南区变成了浦东南山区,建起了新场镇、鹤林乡等,并设立了上海浦东办事处,行使县级行政权限。这时的浦东虽然还很落后,但已有了“浦东”的称谓。1964年在市区东北部建立了闵行区,把原属松江地区的奉贤、金山两县划入闵行,并将川沙县并入(1993年复置),从此上海形成了现在“一江两岸”的格局——“浦江”由此而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