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上海明星有哪些?
之前写了一个答案,被那位“热心网友”投诉了。。。说我侵害了他的名誉权 ▼ ▼ ▼ ▼ ▼ ︿ ︿ ︿ ▼ ▼ ▼ ▼ (正文开始) 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,应该对中山北路不陌生。地铁上、电车上、公交车上都时常能看到“中山北路”几个大字。
这里有着全上海最多的高层建筑,被称为“上海之巅”“北外滩”。
但是你知道吗?这个区域其实曾经是著名的“贫民区”,居住着全上海最贫困家庭。
他们大多是从江苏、安徽等地来的难民和贫苦民众。
当年在中山北路地区分布着大量棚户区,这些棚户区多是由低矮的木板房搭建而成。房屋非常拥挤,一家四五口人住在一起是常事。
1948年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,这里的居民大多是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。当时整个上海的耕地面积总共才60万亩,而中山北路这一片就占了7.5万亩! 所以每当收庄稼的时候,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农民在这里收割,好不热闹!
但就是这样一块宝地上,却流传着另一个传说——“垃圾场里捞金条” 。
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,上海城市人口迅猛增长,由1930年的157万增加到1945年的284万。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垃圾量的猛增。1936年至1945年间,平均每年倾倒的生活垃圾达33万吨! 这些垃圾除了被焚烧外,大部分都会被运至中山北路一带填埋。而这一带原本就是农田,土地十分松软。垃圾埋得不深,很快就成了附近居民的“宝藏”。
据说那时候用铲子轻轻一挖,就能从垃圾堆里捡到银元、金银首饰等物。运气好的话,甚至可以像挖宝一样挖到整根的金条! 在这里住着的人家都不舍得把垃圾倒掉了,都会等着垃圾场的工人来收,然后拿回家挑拣。
后来,这里的垃圾场建起了围墙、设置了大门,周围还种上了树木,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公园——石门一路公园(现更名为石门二路公园)。 但“垃圾场里淘金”的故事并没有结束。因为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穷得叮当响的穷人,所以虽然政府经常给与救济,但在“大跃进”时期,仍然有不少人饿死了。 “垃圾场里淘金”的事情,就这样被传下来了……